2023年5月21日,在第十八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暨2023全球固废论坛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教授全面解读《“无废城市”建设的“南海经验-瀚蓝模式”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联合同济大学及行业专家共同编制,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等专家进行审定,梳理了目前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现状和面临问题,充分调研了佛山市南海区固废综合治理的情况,总结了固废行业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有效举措。
瀚蓝环境
会议由清华大学、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举办,为国际固体废物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大会之一。包括8位中外院士在内的200余位国内外资深专家、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就“无废城市”建设、碳中和和碳达峰等热点议题进行研讨。戴晓虎教授围绕佛山市南海区“无废城市”建设经验,提出固废治理提升的相关建议,现场反响热烈。
“无废城市”建设的三大建议
《报告》深入分析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现状,结合佛山南海固废治理先进经验,对“无废城市”建设提出三大建议:一是从源头到末端全链条协同管理提高资源化能力;二是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固体废物协同处理处置效果;三是政企强化协作激发“无废城市”参与主体能量。
可复制的固废综合治理先进经验
戴晓虎教授在会上详细解读了佛山市南海区在顶层规划、模式创新、数智赋能、高效监管等方面的固废综合治理先进经验。南海区着力打好“规划牌”,从源头到末端,全面规划从固废产生、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过程管理。戴晓虎教授对协同处理、资源循环的产业园模式给予高度认可,他认为“园区式”的固废治理模式可实现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促进固废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依托固废处理龙头企业瀚蓝环境打造的固废治理“纵横一体化”产业园模式,纵向形成前端环卫、中端收转运、末端处理的一体化模式,横向一体化协同处理市政垃圾(含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等)、一般工业垃圾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污染源,从供给端和全链条系统提供城市固废治理的方法。产业园内环境治理设施以高标准建设和运营,以数字化、智慧化赋能提质增效,实行透明化、常态化、专业化监管,实现与周边社区共建共治共享,邻近邻亲邻利。产业园模式已在孝感、开平、饶平、晋江、安溪、建阳、惠安等多个地区实现差异化复制。
同济大学戴晓虎教授
"无废城市"建设的七大启示
戴晓虎教授表示,佛山南海以固废处理领军企业为支点打造产业园的模式,为各地“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对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结合“无废城市”建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戴晓虎教授讲解“南海经验-瀚蓝模式”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启示:
一、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推进。
二、引入固废行业标杆,赋能环保产业。
三、以产业园模式为支点,延伸固废治理的“纵横一体化”推进模式。
四、产业园模式可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复制。
五、把“大脑”植入“无废城市”建设,让监管更“智慧”。
六、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减碳工作有机结合。
七、发挥环保设施的社会价值,提升群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获得感。
瀚蓝首席技术官、瀚蓝研究院院长张汉威
在同期举办的第三届物质循环与碳中和交叉学科前沿学术研讨会分论坛上,瀚蓝首席技术官、瀚蓝研究院院长张汉威分享了一般工业固废的资源化技术。
未来,瀚蓝将配合各地政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固废治理的服务价值和成效,把资源化利用作为重点,促进各种固体废弃物之间协同处置、能源互换和资源循环利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推动固体废物治理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升级,进一步对标“无废城市”建设探索更高效的固废治理技术和模式。